复子明辟
复子明辟 | |||
成语拼音 | fù zǐ míng bì | 简拼 | fzmb |
感情色彩 | 褒义词 | 成语结构 | 联合式 |
解释/意思/寓意 | 辟:国君。称帝王复位,重新掌权 | ||
出处/来源 | 《尚书·咸有一德》:“伊尹既复政厥辟。” | ||
成语用法 | 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 | ||
例子/造句 | 《新唐书·裴炎传》:“今若复子明辟,贼不讨而解。” | ||
产生年代 | 古代 | ||
常用程度 | 生僻 | ||
复子明辟 | |||
成语拼音 | fù zǐ míng bì | 简拼 | fzmb |
感情色彩 | 褒义词 | 成语结构 | 联合式 |
解释/意思/寓意 | 辟:国君。称帝王复位,重新掌权 | ||
出处/来源 | 《尚书·咸有一德》:“伊尹既复政厥辟。” | ||
成语用法 | 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 | ||
例子/造句 | 《新唐书·裴炎传》:“今若复子明辟,贼不讨而解。” | ||
产生年代 | 古代 | ||
常用程度 | 生僻 | ||